人才招聘
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顧問 > 職場走勢

在美國找工作比之前更容易了?

03月-27日  分享到:


       為了逼迫跨國公司將更多工作機會遷回美國國內,奧巴馬使用了“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對公司海外存留達兩萬億美元的利潤進行雙重征稅,另外一方面,對把工作機會遷回國內的企業(yè)實施稅收減免等激勵政策。

在美國找工作比之前更容易了?

     目前國內的消息開始不斷傳出外資撤出,特別是美資外包商撤出的同時,一個新名詞在美國勞動力市場上受到追捧。這就是與外包業(yè)務(outsource)對應的insource。同時人們觀察到,從基礎制造業(yè)到高科技企業(yè),更多的工作機會在通過各種渠道從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回流到美國,同時帶動了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快速繁榮,讓在美國找工作變得更容易。

  2013年,Oracle公司就宣布他們將會把高端服務器和存儲系統(tǒng)的生產從墨西哥搬遷到美國國內的俄勒岡州,目的是為了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并帶動當?shù)鼐蜆I(yè)。根據(jù)美國媒體的數(shù)據(jù),從金融危機結束起到現(xiàn)在,制造業(yè)企業(yè)已經讓50萬個工作機會回流美國,并讓1200萬美國人在這個行業(yè)實現(xiàn)就業(yè)。這是從克林頓執(zhí)政時期以來的第一次回升。

  我們不禁要問,在人力成本高昂的美國,是什么讓美國公司開始愿意招聘美國人了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搞清楚,在過去的這20年中,為什么美國公司就不愿意雇傭美國人。

  美國經濟學業(yè)界對于資本和勞動力市場長期以來保持一種自由貿易的觀點,即不受阻礙的國際資本流動將會讓國內和國際經濟體同時受益,跟隨國際資本流對勞動力成本進行全球配置,不斷把低技術工種外包到成本更低的新興市場,而美國專注于高技術和創(chuàng)新類工作。

  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跨國公司的經營效率,從而達到提升競爭力和實現(xiàn)經濟增長的目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關貿總協(xié)定和之后世貿組織的成立使國際貿易快速發(fā)展,也帶動了新興市場的長期繁榮。

  與此同時,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也給美國帶來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引發(fā)了民眾要求變革的呼聲。

  首先是長期失業(yè)率的上升和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把低等級的工作外包到新興市場,而美國專注于創(chuàng)新、研發(fā)等工作,進行高效率的國際分工。這聽起來很合理,但問題是創(chuàng)新、研發(fā)、甚至管理類工種能夠吸納的就業(yè)人口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論美國在自己的大學中投入多少資金,不可能指望每個學生都最終成長為高級人才。大多數(shù)人還是要成為汽車修理工、餐館服務員、生產線普工。一個正常的社會也非常需要這一類人,低等級工作的丟失意味著大多數(shù)美國普通民眾陷入了無法就業(yè)的困境。

  其次是社會福利負擔過重和政府債務堆積。丟了工作的人們不得不求助于失業(yè)保險、糧食券和各州福利來維持日常開支,失業(yè)人口的大量增加無疑增加了社會福利的負擔,最終通過各種方式增加政府債務。

  再次是貧富分化和政府稅收的下降,控制著跨國公司的高管們無疑是自由貿易的最大受益者。國際貿易既可以使勞動力成本下降,增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老板還可以設立海外離岸公司,通過復雜的會計手法,把大量盈利留存海外,達到逃避稅收的目的。貧富分化加劇了社會矛盾,從而產生了全社會的仇富和排外思潮。

  在談到為什么最近幾年這么多行業(yè)的公司不約而同的把工作機會轉回美國的原因時,很多老板含糊其辭的給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比如:外包產品和服務無法達到期望標準,知識產權保護較弱,美國制造能更快速相應客戶需求,甚至在產品背面印上“Made In USA”這三個詞讓人看起來覺得更值得驕傲。然而,這些都是非常長期的原因,不足以解釋目前美國企業(yè)的集體行為。公司老板們很難說服民眾,他們花費了二三十年的外包實踐才最終發(fā)覺原來把工作外包到新興市場不是他們想要的,或者美國生產更讓他感覺到更驕傲。

  其實老板們最不愿承認又最核心的原因是奧巴馬政府推行的稅制改革。為了逼迫跨國公司將更多工作機會遷回美國國內,奧巴馬使用了“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對公司海外存留達兩萬億美元的利潤進行雙重征稅,即公司海外分支機構在交完當?shù)仄髽I(yè)所得稅之后的利潤必須再交一次美國企業(yè)所得稅。

  另外一方面,對把工作機會遷回國內的企業(yè)實施稅收減免等激勵政策。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和研發(fā)中心,美國對于跨國企業(yè)仍有巨大吸引力。在去留之間,更多公司只好選擇了妥協(xié)。

  其次就是新興市場的工資成本上漲和這些年來的美國工資水平的回落也確實讓新興市場對于跨國企業(yè)的吸引力快速下降。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只不過是美國的5%左右。而經過30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達到美國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雖然仍有很大優(yōu)勢,但各項稅費和隱形費用累加之后,吸引力已經大大下降了。

  由于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工資上漲,中國自身也出現(xiàn)了像美國90年代企業(yè)出走的熱潮,很多服裝、加工、制造型企業(yè)也出現(xiàn)了外遷到越南、老撾等更低成本國家的趨勢。

  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是逐利的。全球化的浪潮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從美國20多年的外包實踐經驗中,中國也需考慮一下我們應當從中學習到什么。

  (原標題《為啥在美國找工作變得更容易了?》,本文作者介紹:美國Babson商學院MBA畢業(yè),擁有多年證券投資和研究經驗?,F(xiàn)在波士頓從事私募股權投資工作。此前曾在美國供職于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